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一家几十人的企业,何以颁发上千种资格证书?,一家几十人的企业
近日,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有限责任公司滥发职业资格证书,严重扰乱了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引起舆论热议。
“新华视点”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只有两个办公室,20多人的办公室,但开发了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主张发行128万张。
指混淆概念,滥发“山寨证书”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人事考试中心等机构发表声明,英才公司以“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该公司及其认证中心未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颁发的证书由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南京一位市民向英才公司花钱购买的“资格证书”。 江苏省人社厅供图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估中心、住房城乡建设部业务资格登记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等15个行业主管部门也发表声明,该机构自行设置的所谓职业资格不属于国家职业资格,颁发的证书符合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英才公司对外宣称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英才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庆运表示,公司每年都会向市场监管部门备案,但申请的营业执照“一般经营项目”包括职业技能鉴定,没有“许可经营项目”,不需要向人社部门备案。
对于王庆运的说法,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市场为主体的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与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不同,后者备案是对其具体经营行为的监管,英才公司有意混淆概念。 此外,英才公司对外颁发证书的“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为网页,无法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和民政部门查询注册和备案信息,不是实体机构。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能力的证明。 2017年,人社部经国务院同意向社会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非目录不得批准和认定职业资格,非准入类职业资格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2021年11月,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行了优化调整,公布了新目录,包括72个职业资格; 在明确相应实施部门或机构的基础上,其他任何单位或机构不得自行设置和实施职业资格(包括准入类和评级类职业资格),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格许可和认定,不得自行开展冠以职业资格名称的相关活动
“英才公司存在的问题是‘五假一真’,即假机关、假合作、假宣传、假证件、假资质、真利润。 ”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英才公司有意混淆职业资格认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区别,变相开展资格资格许可和认定。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声明称,英才公司出具印有“全国”“职业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的证明,违反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估活动的规定,证明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20多家企业开办了成千上万的证书业务
记者注意到,2011年以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部分媒体多次点名英才公司违规进行职业资格认定。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家公司至今仍在继续经营。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英才公司位于南京市新街口商圈办公楼,只有两间办公室,共有20多人办公。
王庆运介绍,英才公司注册成立于1999年,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第三方认证机构,已开发出1730个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合作机构长期以来已达500多家,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人社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职业名称规范命名,但英才公司颁发证书中的职业名称大多是伪造的。 例如,“价格制造师”模仿“制造工程师”。 此外,英才公司还自行编造职业名称,如“导弹维修工程师”、“部队政治工作者”、“警察管理员”、“戒毒所”等。
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英才公司将跨地区、跨领域进行培训认证,避免监管。 该公司在全国以多种授权方式开展业务,合作公司多为地方职业院校,很少在江苏本土开展业务,意在避免属地和人社部门的行业监管。 从该公司参与指控的裁判文书来看,往往只能追溯到在外国合作的第三方。 “他们善于钻法网、打擦边球,精心设计‘防火墙’,给调查取证带来很大困难。 ”
英才公司开展对外合作授权证书。 江苏省人社厅供图
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机构注册的合规技能鉴定机构,考证费用一般不超过500元,而英才公司收取的考证费用大部分在1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数万元。 公司声称对外发放了128万张发证,按平均每张1000元计算,收入也近13亿元。
江苏省人社厅调查显示,英才公司还存在未经考试培训直接出售证书的行为。 最近,南京市民没有参加英才公司的任何培训和考试,花了1400元,直接通过该公司官网购买了高级电机电子工程师注册职业资格证书和全国职业素养等级证书。 证书上有“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印章。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就英才公司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对“山寨证书”加大整治力度
今年3月,人社部发布消息称,近期,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增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擅自开展培训、评估、发放活动,乱收费、滥用发放。 一些机关、单位虚假炒作,冒用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比、发证等,社会反映强烈。 人社部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实行特殊管理。
江苏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认为,技术技能人才评市场鱼目混珠、“李逵退出、李鬼横行”不利于稳定就业,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避免假信息、假证件误导大众。 要明确培训考证的正规途径和验证途径,增强社会监督、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审批机关名单应当公开、动态调整。
业内人士建议,江苏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加大打击力度。 对违规的试点培养机构实行信用管理,实行“黑名单”制,多部门联合惩戒,改变目前违法成本低、约束不够的问题。 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减少监管漏洞,明确未备案的审查鉴定机构负有哪些法律责任,以及能否通过注册的主页、网名开展民事活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机构利用求职者的“考证焦虑”,让“山寨证书”泛滥有空间。 他建议,求职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应当增强识别意识,区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类证书,认识合规机构和验证途径。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