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财会金融 > 会计

会计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投资研究,物有所值?记者调查核实乱象

2023-05-25 13:34:26会计
法治日报记者 赵丽● 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技能人员13项。目录内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除此之外,任何机构或者单位不得再自行设置实施职业资格● 一些考证机构在宣传时采取的

法治日报记者赵丽

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括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技能人员13项。 目录内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实施部门或机构。 除此之外,任何单位或者单位不得自行设置和实施职业资格

一些考证机构在宣传时采用的营销途径是,先承诺通过网页推送和宣传广告提供免费或低价培训,再由机构统一安排考试,最后收费考证。 从报名到收考,这一系列流程中的诸多“可操作”空间为损害考证者利益埋下了隐患

投资研究,物有所值?记者调查核实乱象

完善“山寨”证书,既要主管部门严管严打、严打,也要长期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 职业证书是技能评估,国家要建立入门标准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淘汰那些伪证

花了400多元,经过11天的网络培训和考试,广西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张晓玲获得了“商业视觉传达中级证书”。

她没想到的是,该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对职业资格明确实施编目管理后更新的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括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技能人员13项。 目录内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实施部门或机构。 除此之外,任何单位或者机构不得自行设置和实施职业资格。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得到了‘山寨’证书。 ”张晓玲很不甘心。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证书受到求职者的欢迎。 持有多份证书,似乎可以给求职者增添无形的“金手指”,使求职的道路更加平坦。 一些运营商和培训机构抓住商机,通过“病毒营销”的方式吸引更多求职者加入“考证军”。

“人才缺口40万,学历不高也能报考”、“官方认定,月入过万”、“1元报名露营,不限学历,一考就发证书”……各种名目的技能证书报考广告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这些证书真的是“国家认证”吗? 求职者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获得的证书真的有价值吗?

对找工作有把握

耗费精力盲目考证

张晓玲才读了两年大学,为了给自己将来的求职增加砝码,她决定报考几个证书。

宣称“培养高级商业视觉传达人才”的训练营广告引起张晓玲的关注,尤其是“免除11天学费培训,通过考试即可申请技能认证证书”的广告语。 考虑到既可以免费拿证书也可以学习技能,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训练营在网上授课,参加了11天的课程后,张晓玲被告知50元就可以拿到结业证书。 要获得技能证书,必须重新缴纳400多元费用申请考试。

“不能浪费11天的时间。 ”于是给了他400多元,拿到了这张“商业视觉传达中级证书”。

但拿到证书后,她一查,发现该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只能在训练营指定的培训分会网站上发现,她第一次查证书时发现的是他人的证书信息。

和张晓玲有同样心情的人不少。 山东某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阳澄澄也曾是“考证大军”之一。

早在2016年,刚入学的阳澄澄就被朋友“突然”带到大学城附近的某教育机构“旁听”。 在这次听证会上,老师慷慨地向会场的学生灌输了“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出口”的意见。 演讲会结束后,阳澄澄当场1000多元报名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计算机等级证书全能保证班”。 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被取消。

如今,当回忆起自己花重金报考的多份证书是否给求职带来了荣耀时,阳澄澄说:“用人单位更注重个人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实际面试中没有人在意求职者有多少证书。”

对于当时为何盲目考证,阳澄澄说:“主要是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所以进行了疯狂的考证,想给未来增加筹码。 而且,我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在潜意识里,只要持有某一证书,就是拥有某一能力的有力证明。 ”。

考证机构场合“忽悠”

夸耀夸张地切了“韭菜”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证大军”,无形中推动了考证机构的发展。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考证机构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由开展培训报考和发放等业务。

打开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考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考证广告。 这些广告大多夸耀获得证书后的就业前景。 证明书上承诺“可以信赖”“有补助金”“行业人才严重不足”等。

记者开设了某文化公司“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课程,点击报名链接后,机关老师简单询问了记者的学历和专业后开始上课。 “此证全国统一认可,含金量高。 现在招募的是专门针对报考周期的班级型,正在签订学习保障协议。 考试不能免费重修。 ”

接下来,对方免费提供资料,不断向记者发送证件的就业前景、工资待遇、含量、用途介绍等信息。

看到记者有点心动,对方马上推荐了《心理咨询师名师护航班培训》这个套餐。 原价5980元,目前享受3300元的成人补助金。 减免后的最终价格是2680元。 未等记者回复,对方承诺,如果再次没有通过考试,可以选择免费重修,直到通过考试。

另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买心理咨询师课程,会附带家庭教育导师课程,合格率在95%以上。

“考试前,我们会发给你几个真题,押题。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就业。 例如,工作半年的人,每小时可以达到200元左右。 工作一年以上的人,每小时可达500元以上。 ”上述负责人说。

当记者询问“家庭教育导师”证书的颁发机构是哪里时,对方没有回避。

这些负责人还向记者推荐了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证书,称这些证书个人不能报考,只能通过机构。 这意味着记者想要拿到其中一份证书,需要近3000元。

调查显示,一些考证机构在宣传时,承诺先通过网页推送和宣传广告提供免费或低价培训,然后采取机构统一安排考试,最后付费考证的营销方式。 从报名到收考,这一系列流程中的诸多“可操作”空间都蕴藏着损害考证者利益的隐患。

江苏某技校学生王娟今年年初在某教育机构培训“幼师证书”花费1200元。 结果,拿到的证书让王娟大跌眼镜。 “该网上学习证书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就业不被认可,招聘方只认可国家职业技能证书。 也不能像考证机构当初宣传的那样领取补助金"

经过多方求证,王娟发现这是她获得的证书所在协会颁发的“山寨”资格证书。

考证者报考了最近很受欢迎的“全媒体运营者证书”。 前期活动时,机构承诺学生证书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考试由机构统一安排。 能考证的学生告诉记者,最终拿到的不是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是蓝色专业职业能力证书,不是权威。

在这条利益链中,也有隐藏在背后的专业伪造机构——印刷店。

电商平台搜索显示,部分“定制”刷卡机可以办理制证业务,但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联系。

记者以办“教师资格证”为由咨询了高速印刷店,对方表示办过很多“教师资格证”。 办其他证件,提供样品,保证“高仿九成”即可。 价格为240元一份。 另外,该店还承接批量生产业务,价格更便宜。

建立市场淘汰机制

规范人才评价秩序

目前,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准入类和职业技能评估类两类。 准入证对特殊行业要求员工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评估类证书可以证明员工的职业能力水平。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火爆互联网的许多证书并不是上述两种国家认证的权威证书。 获得这些证书的人也没有因此而获得资格或没有证书就不能工作的限制。

为规范人才评价市场秩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今年3月下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放活动实行专项管理。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报,发行“山寨”证书,关闭了两家谋取非法利益的“山寨”网站。

其中之一是“中国人事考试网”显示为冒名顶替的网站和公司名称,其网站和页面内容与人事考试中心官网相似,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行为。 该假网站涉嫌以人事考试中心名义发布虚假信息、收集考生个人信息、伪造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欺骗考生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个假冒网站是“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该网站违规使用国徽标识,页面左上角显示“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欺骗性文字。 该网站的“中心概况”一栏抄袭了人事考试中心的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的相关信息,“证书查询”一栏涉嫌非法伪造认定资格证书,收集考生个人信息。

“整治‘山寨’证书,既要主管部门严管严控,也要长期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 职业证书是技能评估,国家要建立入门标准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淘汰那些伪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从考证者的角度提出,要摆脱“证书崇拜”,首先要对准入类职业资格和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有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改变对学历、证书、能力的认识。

(文中张晓玲、阳澄澄、王娟均为化名) )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