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公考培训答应谁“包就还”
作者:胡欣红
考试公热持续升温,2023年国考报名总数突破250万人。 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培训公司前——中公教育却越来越冷。 这家公考培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陷入了协议班延迟退款的泥潭。 在微博、小红书( RED )等社交平台搜索中公教育,山东、湖北、浙江、四川、广东等省的中公教育分部都出现了拖欠班级退款的问题,学生们焦急地交流着退款方法。
在公务员考试热潮下,各类公考培训班也应运而生。 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国税系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与完善途径研究”显示,国税系统2015-2017年最新入职公务员中,接受各类笔试、面试前培训的比例达到80%。 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各培训机构全力以赴吸引生源,特别是2010年前后中公教育推出的“但包退”协议班被业内人士视为“天才发明”。
按照这种模式,考生在培训前需与培训机构协商,如果考试不及格,培训机构需退还考生培训费。 “包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力量和信心,也不需要承担损失,虽然比“边花钱边上课”的普通班级资费要高,但依然有不少学生在振翅高飞。
协议班一方面给培训机构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其收益曾占中公教育全部收入的近80%。 另一方面,中公教育也可以利用共通考试的周期限制“拉开时间差”,将引进的资金对外投资,购买理财产品。 据报道,2018年-2020年,中公教育仅理财收益就占归母净利润的10%左右。 善于打算盘的中公教育,一时间处于风口浪尖,发了大财。
没有免费的午饭。 “但包场”看似双赢,但这种投机手段将为未来埋下“爆雷”元素。 退税率上升,对外投资收益下降,这种“借鸡下蛋”的营销模式很容易失去平衡。
果然,从2020年开始,由于招聘、竞争等外部因素的急剧变化,急剧上升的退税率、房地产项目放缓、学生贷款项目弊端等开始集中爆发,中公教育终于尝到了自制的苦酒,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 迫于压力而跟进的其他培训机构也受到了同样的考验。
公考大热,公考培训机构遇冷,“但包退”到底坑了谁? 世上没有后悔的药。 当初约好的约定,当然要按协议退款。 对于维权的学生,中公教育副总裁孙维表示,虽然承诺会退还所有的钱,但无法像以前那样全额退款,正在积极筹集资金。 依法维护学习者权益固然是当务之急,但与此同时,必须切实打破“包退”的营销道路,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切中要害,出谋划策。 另一方面,学员请不要被研修设施的“名气”所迷惑,盲目相信所谓的“不会输”。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履行职责,创新监管模式。 为落实“双减息”,去年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采取银行存款和风险保证金方式,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为部分遭遇“退费难”的家长带来福音公务员考试培训的收费监管问题,仅供参考。
另外,共通考试培训行业必须更深入地吸取教训,切实摆脱应急的心态。 “不走寻常路”不是想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扩大规模、上市融资,规范有序的发展才是正道。 (胡欣红)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