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新动向有哪些,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
安雪慧
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师就业。 会议决定,在教师职业资格“先上岗、后考证”阶段性措施的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建立教师教育学院考核师范生教育能力制度。 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意味着教师资格认定权向培养型大学转移,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播放策略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制度,确保教师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从2000年开始,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不统一,为了改变教师资格证书终身制,国家进行了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 ’2011年10月,教育部宣布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2011年9月,开始在浙江和湖北试点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 此后,改革试点逐步扩大,扩大到28个省(区、市)。 资格考试采用“国家考试”的方式,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人都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013年8月,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试点省试点工作开始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教师资格。 考前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到2015年,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开始前就已经入学,师范生都要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不再有区别。
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师范类专业进行了三级监测认证,并对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提出了相关规定。 其中,一级定位为师范类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监控,二级定位为师范类专业教育质量合格标准认证,三级定位为师范类专业教育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二、三级认证实行自主申请。 二级认证专业师范毕业生合格,高校可以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三级认证专业师范毕业生,高校可以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即师范毕业生按照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课,成绩合格并符合毕业要求的,视为笔试合格。 大学通过严格的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为通过了面试。 这是对师范生免除国家认定的最初构想。
这次国务院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是为了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师中就业,也是为了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提高高等学校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把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交给教师培养机构。
教师资格进一步改革的内容
从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是国家证书制度,是教师职业准入类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教师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是求职和岗位聘用的主要依据,没有更高的等级和层次划分。 从师范生培养计划和标准来看,国家已实行普通高校师范专业三级监控认证体系,师范生培养质量必须达到或超过教师资格标准要求,才能顺利毕业。 因此,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019年,普通本科毕业生434万人,其中师范生42万人( 9.8% ); 普通专业毕业生385万人,其中师范生29万人( 7.6% )。
我国中小学教师采用并实施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 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是门槛的标准,能否申请成为教师,需要经过教师应聘考试的一个环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部分地方实行中小学教师招生“逢考”的政策。 对毕业生(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来说,教师资格证是基本水平的认证,只要达到标准水平就能获得,没有竞争性,真正具有竞争性的是应聘考试。
二是教育类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免试认定。 从专业知识角度看,教育类硕士毕业生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门槛。 当然,作为教育实践的一环,可能需要加强。 2019年,研究生预期毕业生94.6万人,其中教育类研究生7.1万人( 7.5% )。 教育类研究生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
三是加强师范培养院校考核评价。 教师教育学院建立了师范生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其实质是将更多符合师范生资格标准的责任交给师范生培养院校,把师范生资格认证的关键指标放在培养质量上,放在教学能力考核上。 学生个人报考国家教师资格证,达成合格的责任很多。 实施师资培养院校考核评价改革,实际上是把责任落到培养院校身上。 大学培养质量越高,师范生在免试取得资格的同时,也能在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学实践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大学,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师范生免试认定实际上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出更高的质量标准和监控要求将促进教师教育院校重视师范生的培养,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改革带来的影响
一是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师范生、教育类专业。 师范生、教育类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免试取得教师资格证,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师范生和教育类专业研究生。 近年来,地方师范类专业出现招生不满,高校毕业生不再热衷师范类专业。 对学生来说,读师范生,也要和非师范生一起报考教师资格,师范生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推行师范生免试取得教师资格证,可以鼓励高中生报考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教育类专业研究生。
二是教师培养院校聚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 师范生免办教师资格证,不是降低教师准入门槛和就业标准,而是把更多的责任和监测放在师资培养环节,提高师资培养院校的培养质量。 师范生也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后,一些地方师范生培养院校偏重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率”,甚至用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标准替代教师教育标准,实际上降低了教师专业培养标准。 从理论和实践看,教师专业标准是高于教师资格标准、高于门槛标准的专业标准。 实行师范生免试认定制度后,培养院校不再为教师资格证考试而开展应试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培养院校的考核制度与国家对师范类专业进行专业认证的制度相一致。 国家对专业质量的认证评估和免试认定制度,可以促进教师教育院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因此,免试政策可能会倒逼教师教育院校提高质量意识。 现实中,比教师资格证考试更难的是地方编制岗位教师的应聘考试。 也就是说,扩大教师教育院校自主权将迫使高校进行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质量审查提高大学之间的竞争力。 对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可以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方便师范毕业生就业。 已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法,将通过构建三阶段递归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推动教师教育院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体现在师范专科学校和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上,这将推动师范专科学校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师范优势。
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严格师资培养院校质量考核。 作为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国家考试”的一环,大学的培养质量是重要的指标。 因此,各利益相关者必须高度重视质量考核,从源头上加强培养质量,从考核关系上确保师生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也就是说,师范生免教师资格证意味着高校要考核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质量的考核,避免高校“放水”。
二是教师资格证的全国共性问题。 教师资格证书开展“国家考试”,增强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在试点省之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是相互承认和通用的。 由于各种原因,各地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质量不均衡,有的地方招生可能出现其他地方普通高校师范专业教师资格证不准、毕业生无法异地就业的问题。 师范生跨地区流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因此,将师范生教师资格认证作为国家级考试来看,必须建立严格的认证流程,进行交叉认证,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确保质量的国家标准。
总之,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需要职前培养、入职培训、管理制度的多角度施策,教师资格证并不是保障教师质量的唯一重要因素。
(作者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