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 10年200多张人像,5万多张照片,我见证了山师的坚持与改变。
这张拼贴画是2012年至2022年拍摄的260名山区教师的肖像,他们分别是广西天等县、大新县、全州县、灌阳县、灵川县、昭平县、上思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灌阳县
这张拼贴照片是210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手绘的“人师表”。
如果老师说是蜡烛,就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梦想和希望。 那么,山区老师是最闪耀的蜡烛。 他们守护着寂寥的莽山,照亮孩子们走出山门通往华丽梦想的路程。
从2012年开始,出于对山区教师的崇敬,我踏足广西多个山区,用5万多张照片陆续记录了260多个名山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奉献与收获、坚守与变化。
他们工作的学校曾经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但是,从把教育者信念的种子埋在山里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贫瘠而充满希望的土地。
大山、学校、三名残疾学生……第一次来到位于十万大山北麓的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心小学逢通村教学点,我被59岁的壮族老师梁志雄深深感动。
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那琴乡中心小学逢通村教学点,梁志雄正在给他的三名残疾学生上课( 2019年11月19日摄)。 下图:在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心小学逢通村教学点,梁志雄老师正在给他的5名残疾学生上课( 2021年6月16日摄)。
2005年,梁志雄调到这个驾校时,学校里有8名老师和137名学生。 此后,学校师生逐年减少,最后只剩下三名残疾学生。 看着同事和学生一个个离开,看着学校的三个不能出去的残疾学生,他选择了留下。
由于智力和身体状况特殊,他的三个学生教起来非常吃力,连正常的语言交流都很困难。 “有个学生,只教他写‘1’字,就教了整整两年。 ”梁志雄老师说,“以前他写‘1’字。 我怎么也写不直那个竖写,总是围成一个圈。”
远离学校,这位老师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只能在“咿呀”的“语言环境”中度过。 但是他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坚持认字、写字、画画、打球。 一个学生家离学校有7公里山路,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梁志雄住在学校照顾,只有周末回县城和恋人团聚。
2020年8月,梁志雄光荣退休。 但这三名残疾学生无法升入其他学校,梁志雄请求继续主动保护。 2021年2月,逢通村的驾校又来了两名残疾学生。 梁志雄继续陪伴着他们。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那琴乡中心小学逢通村教学点,梁志雄老师和学生放学后走在校园里。 ( 2021年6月16日摄)。
一条健康的腿、一根竹杖、三尺育人讲台……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单脚老师”秦兴国,以残疾的身体,辗转于莽莽大山的几个偏僻教学点之间,只为帮助孩子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9岁时,脊髓灰质炎使秦兴国的右腿残疾。 但是,残疾并没有影响教育者的初心和梦想。 1994年,他去离家15公里的海洋乡小平乐东教书。 “因为腿脚不便,所以步行要花4个多小时。 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
图:在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中心岐教学点,秦兴国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2013年3月27日摄)。 下图(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安泰教学点,秦兴国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2021年10月28日摄)。
在这10年间,我采访了很多类似的老师。 大山的“轮椅教师”格温的学位,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严重萎缩,在广西凌云县下甲镇河洲村念恩小学坚守了20多年。 在苗山深处的“扁担教师”周宏军,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驾校的教师,退休后没有教师接班,在讲台上站了几十年的他,又回到了他最喜欢的岗位。 “一诺三十五年”的瑶族教师陶凤英,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教学点的老师,自己三十五年前“给我一个娃。 我会教他们”的承诺,始终守护着大瑶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五将镇良风村小学冲尾驾校老师龚寿新,从1981年走上讲台至今,在这座大山驾校坚守了41年……
在广西凌云县下甲镇河洲村念恩小学,阮学位的老师坐轮椅给学生上课。 ( 2019年3月26日摄)。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驾校,学校唯一的老师周宏军抱着黑板上够不着的学生做课堂作业。 2019年5月28日拍摄。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教学点,陶凤英老师带领学生做体操( 2019年6月4日摄)。
在广西昭平县五将镇良风村小学冲尾教学点,龚寿新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学生( 2020年5月25日摄)。 龚建新从事教育工作后,一直在这个教学现场工作,至今坚守这里41年。
幸运的是,在我的镜头下这些老师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背篓老师”余启贵是“全国模范教师”,“独腿教师”秦兴国是“全国优秀教师”,“带着母亲的儿子去教书”的“85后”老师石夏月被列入“中国好人榜”。
在广西灵川县兰田瑶族乡东良教学点,石夏月老师和学生在玩游戏( 2022年2月24日摄)。
10年的影像记录,让我被大山深处教育者的坚守感动,也为山里教育的变迁而高兴。 新学校成为山里最美的风景线,孩子们上学的道路畅通,老师们的教育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余启贵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 2013年2月26日,我第一次采访他,看到他背着装满学生书包的背篓,领着学生踏着石头羊肠小道,一步步往学校走。 那时天气严寒,山上下着小雨,道路泥泞。 他们进校门的时候,已经下了一半的雨,沾满了脚上的泥水。 他每天上学都背篮球。 篮子里不是学生的包,而是不能走路的学生。 因此,他被称为“篮球老师”。
2020年7月7日,我再次拜访余启贵老师时,发现水泥路修到了学校,校舍也修好了,焕然一新。 每天,余启贵开着自己买的小轿车,载着学生的欢呼声,穿过高耸的梯田向学校奔去,“背篓老师”成了“汽车老师”。 “以前,我背着背篓带着学生从家到学校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开车10分钟以上就到了。 ”余启贵说。
图(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龙脊镇江柳村,余启贵老师把放学路上不能走路的学生背在背包里,带着其他学生一起回家( 2013年2月26日摄) )。 下图(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龙脊镇江柳村,余启贵老师驾驶自己的车带着学生去学校( 2020年7月7日摄)。
图(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龙脊镇江柳村,余启贵老师背着背篓送学生上学( 2013年2月26日摄) ); 下图(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龙脊镇江柳村,余启贵老师驾驶自己的车带着学生去学校( 2020年7月7日摄)。
回顾10年,5万次以上的快门定格了无数次的感动。 2015年6月16日,我站在天等县黎明村满是岩石的山麓,看着当地驾校57岁的梁正文老师骑着摩托车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飞驰。 当他的背影在山的夕阳下凝固成剪影的那一刻,山区教师如山的气派,让我肃然起敬,激励我继续走在记录山区老师的道路上。
在广西天等县宁干乡黎明村明屯教学点,梁正文老师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 2015年6月16日摄)。
2015年,在天等县的采访中,一位老师说“至今为止一次也没有拍过照片”,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那年教师节前夕,我一张张自己拍摄的当地110位驾校老师的肖像画,被晃动着送到县里三个多小时,要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把这些照片送到这些老师手里,作为节日的礼物和敬意。
10年间,18个县、130所学校、260多名老师、5万多张照片……每看到这些照片,我的心就越来越感动和仰慕。 这些扎根山区的老师,年复一年,有知识地送走了一大群孩子上山,从青丝到白发,在讲台上一片青葱。 而我也带着这份感动和仰慕,继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他们和山区孩子的新故事。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龙马村龙万移民新村教育处,班爱花老师抱着发烧的孩子让医生注射治疗( 2012年1月11日摄)。
湖广小学师生在校园里玩游戏( 2013年6月19日摄)。 湖广小学地处湘桂交界处,师生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广西,有“一校跨两省区辖一校”之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三石镇泗爷小学,学校唯一的老师黄英雄正在安慰想家哭泣的寄宿生( 2014年9月10日摄)。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义德小学办豆驾校,青启飞老师和学生青孟源举着国旗( 2015年4月15日摄)。 青启飞是这个驾校唯一的老师,青孟源是这个驾校唯一的学生。
在广西天等县进结镇爱乐村龙坡屯,龙坡驾校老师黄明料在驾校附近的一个农家打水回家给学生做午饭。 ( 2015年9月10日摄)。
广西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野猪殿村小学老师周运雄下午放学后,背着一个学生沿着被流水淹没的道路走回家,摄于2016年3月22日]。
在广西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桂平岩小学老师赵仁斌(前)骑着自行车送杨大杰老师上学的路上( 2016年3月24日摄)。 2015年3月,杨大杰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缓解后,他带病回到教育岗位。
在广西全州县白宝乡北山村小学,右手残疾的唐广芳老师正在给学生上体育课( 2016年4月26日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宝圩乡教育一线的覃诚老师(左二)和覃永忠老师(左一)陪同学生走山路回家( 2017年11月24日摄)。
上小学师生课间一起玩游戏,2019年3月12日摄。 登晒小学地处黔桂交界处,隶属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是黔桂共建的教育基地。 师生有的来自贵州,有的来自广西,被称为“一校跨两省区辖一校”。
监制:兰红光
统一: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陆波岸
编辑:刘欣、王南、尹栋森、李梦馨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